测量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中,测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拿最简单的说,老百姓到市场上买东西需要称重量,做衣服需要量尺寸,检测雾霾和食品安全等都需要测量。总之,没有测量,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都无法想象。
在现代计量学中,测量既是核心的概念,又是研究的对象,因此,人们常把“测量”称为计量。建国以来,我国的计量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飞跃。上世纪60年代,我国以建立计量基准作为国家科研规划项目的重中之重,从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相继建立了100余项计量基准,确立了“计量基准体系”,为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80年代起,我国的计量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计量全面进入了商贸、安全、健康、环保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逐步建立了我国的法制计量体系,并在工业领域全面建立和完善了计量保障体系。进入21世纪后,在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指引下,我国计量事业又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计量测量能力居世界前列,计量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但计量工作的基础仍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实施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际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和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要求。对企业而言,该标准不仅对企业的检测设备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也提出了对企业测量过程及测量数据控制的要求,并提出了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专家认为,这是企业计量管理发展的一个新的飞跃,对新时期我国进一步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测量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与国际一致的更高要求。对此,我国在国务院颁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提出了明确的对策。“规划”指出“依据测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标准和国际建议要求,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制度,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我国也将测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ISO10012:2003)等同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我国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规范》。随后,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又颁布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统一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和“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认证原则,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发展,企业走向国际,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升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都把建立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竞争工具,成为国内外市场准入的通行证。
在此背景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过严格的认证机构资质审核,于2015年9月正式批准“北京国标联合认证有限公司”成为我国专业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批准号:CNCA-R-2015-197),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实施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并享有授权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职责。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认证机构证明企业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并符合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的认证活动。该认证的本质作用就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对促进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科学发展,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