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不够,认知不足
①计量工作是有效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基础性工作,但其基础性地位及其影响未引起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②企业内部的计量工作局限于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贴标签,较少关注计量/测量过程。
二、计量管理基础薄弱、职责不清
①企业计量基础薄弱,计量工作不扎实,导致支撑创新发展的自主计量技术能力不足,严重依赖外援(第三方机构),科研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②计量工作未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联动。
③职责不清,该管的没管好,甚至舍本逐末。
三、不清晰
①计量资源投入:该投入计量资源的,投了么?投入了,产出是什么?在哪儿体现?
1)计量器具:是否按要求选型?能力有无浪费或不足?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2)人员及能力:人员数量够不够?能力是否满足岗位要求?培训了,效果如何?计量操作工职业资格取消,企业 计量人员作业技能水平每况愈下。
②技术保障:工艺要求是否描述精准?是否谁都能照着操作?
③量值溯源(校准/检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统统让第三方机构来做,反正花钱了。需要多花多少钱?
四、计量能力
①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指标都能测么?如果不能测,外包给检测机构需要多花多少钱?能测的,准不准?
②采购(水、电、气、油等)数量够不够?计量纠纷、争议数量逐年增多。(某企业年用水量约4000万吨,结算用水表偏差4.6%,导致企业每年多支付水费超过550万元。)
③污染源、危险源监测准不准?(某企业生产现场案例:便携式苯气体报警仪计量确认合格,但设定的一级报警值为100ppm,高于国家标准6.0ppm近17倍,可能污染物已经泄露并导致严重后果,却没报警。)
④产品销售(如定量包装产品),是不是给多了?(某企业因产品定量包装计量误差较大,每个包装偏重49克,导致每年多“送”给客户约880万元的产品。)
五、经营管理决策(计量数据应用)
①计量/测量数据失准。
②未有效将计量数量应用于管理决策。
本站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址:http://shunqi9001.com/